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肉体中文网 www.rtzw.cc,最快更新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[历史直播]最新章节!

    新党的李定,因为不确定病逝的是否是自己的生母,所以没有以这个理由服丧,而是以侍奉父亲为名解官了,守了心孝。

    但苏轼听说后,还是非常耿直地开喷了,说李定不孝。一顶帽子扣了下来,又借着苏轼的知名度大肆传开,李定也被弹劾,如此,两人又怎么可能不结怨

    这种私怨可能苏轼本人也不记得吧,但这一张嘴确实是给他招祸了。加上司马光退隐洛下,抓不到把柄,其他元老重臣又动不得,自然就盯上苏轼了。

    北宋。

    不妨被水镜被提上一嘴的李定脸色黑了一瞬,苏轼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,经他之口一说,无论事实如何,自己的名声便是污了。这样写着,先前得知自己后来做了御史中丞的好心情也没了。

    “苏轼这一张嘴,真真是招人恨”

    不过经此一遭,苏轼的名声只会更盛吧

    算了。李定一甩袖子,被提到就是机缘,自己以后更谨言慎行一些吧再清廉些,做些实事,他可不想后世之人再提到他,便说他是乌台诗案的祸首。

    流芳百世的诱惑总是极大的,不知不觉间,有些人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
    宅邸。

    司马光悠悠一叹“唉,看来是我连累后进同仁了。”

    客栈。

    苏辙看向自己的兄长苏轼,欲言又止。苏轼摸了摸鼻子,也觉得有些尴尬。但是,他也不知道李定回去守孝了啊不就是嘴快了些吗他为自己叫屈。

    他们用的还是老方法,这里给大家介绍个新人沈括。

    宁国县。

    沈括的头猛然抬了起来“介绍我”

    在这个情况下,别是坏事吧

    大家对这个名字也许有点陌生,但可能听过他的书梦溪笔谈。这部书的内容非常驳杂,天文地理、气象医药、文学音律等无所不包,能写出这样作品的沈括,学识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沈括是一个科学家,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。在数学方面,他研究出了隙积术、会圆术,物理方面,他发现了磁偏角、凹面镜成像规律、应弦共振等等,都领先世界好几百年。

    他还改进了浑仪、漏壶、能够观测天象,改革历法。好多人不是说吗,现在天文学界最认可的就是中国的相关文献,我们国家的天文学真是历史悠久,提到了就得叉会腰

    她的语气骄傲极了,惹得众人不禁也笑了起来。不防得了好大一通夸赞的沈括脸色微微涨红,神情显得有些激动

    “后世竟然如此记我”

    客栈。

    被一大堆专业名词糊了一脸的二苏难得懵了片刻“这些小道,竟也会被后世推崇至此吗”

    沈括对地理、水利、医药也有些研究,我国古代的科学家还是蛮多的,比如说墨子、张衡、祖冲之、郭守敬、宋应星等等,可惜这些都不太受到重视。

    我们明明有

    领先世界的许多发现,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,最后带清又搞什么闭关锁国,直接让自己落后于时代,其后百年屈辱,直到今天,我们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还是欠奉,想想就有些遗憾。

    说起来u有次看到了一个说法,说安史之乱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,使中国从一个外放的王朝变得内收了,唐太宗时期万国来朝,异族也可以在朝为官,但由于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安禄山是异族人,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就逐渐深入人心了,于是后来变得越来越保守。

    这些话固然是一家之言,不过不少人感觉自安史之乱以后,中国的历史好像就在走下坡路了,虽然后面有永乐盛世,但出了个堡宗,就e问就是国运吧。

    唐朝。

    李世民难以置信地微微坐直了身体,一张脸疏忽沉了下去“安史之乱的祸根竟然埋得这么深”

    那李隆基岂不是成了历史罪人大唐王室怎么出了这样的祸种

    他气不打一处来,一家之言也好,祸及后世也罢,百代之后既然有这种说法,就由不得他不留心。深吸一口气,李世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食指轻叩桌面,他道

    “虽然有些话语不甚分明,但这个科学,后辈已经多次提到,如今更是直言其重要,我等是否也该筹谋一二了”

    他这么说着,其实心里已然有了决断。殿中诸臣都是一路跟过来的,自然心知肚明,当下房玄龄便拱手道

    “依老臣所见,不如仿照当年的稷下学宫,召天文、术算以及其他诸类人士入学,再择期考核,取长而用,陛下以为可否”

    李世民微一颔首“然。此策可算作一途,诸卿若再有良策,亦不妨直言。相关事宜,总要群策群力才好。”

    “诸卿,”李世民环视堂下,神情郑重“为大唐谋盛强,为后世谋福祉,便在此间了。”

    君王的话字字入心,诸臣敛容,肃然下拜“臣等谨受教。”

    明朝。

    朱元璋咂摸了一下“水镜这意思是永乐盛世可以追踵汉唐,再续汉家天下辉煌”

    平日里也看不出老四有这本事啊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高兴,忽然反应到后半句,当场拉着脸一拍桌子“这个该死的堡宗到底是谁”

    听听那后辈说的,大明的国运,岂不是败在那堡宗的手上

    秦朝。

    嬴政微微沉吟,先时他召农家、墨家入咸阳,本是为了食、行二事,如今看来,那墨家的能力到底还是被低估了。

    冷峻的帝王眼神犀利,他有他的骄傲,他既对自己手下的大秦有信心,自然也与后世同气连枝,既然所谓的历史环环相扣影响甚深,那他便助力一把又如何

    说到这个又扯远了,回到沈括。作为科学家的沈括是耀眼的,但作为官员的沈括就有些不足了。沈括支持新法,受到了王安石的重用,和苏轼分属两个阵营。

    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,沈括去巡查两浙的

    农田水利,顺道和苏轼联络了一下感情,还叫苏轼把自己新写的诗文给他作纪念。

    苏轼心大没多想,爽快地送了,结果沈括回京之后转手给皇帝打了个小报告,详细地标注出了苏轼诗文中不敬的地方,说他“词皆讪怼。”讪是讽刺的意思,就是说苏轼讽刺朝廷,对皇帝不满。

    沈括小人也”

    苏辙脸色忿忿,与此同时,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大跌眼镜“噫,怎么这样啊刚还挺喜欢他的,幻灭了。”

    他们倒是有样学样,迅速掌握了后世的语言,并能熟练运用。

    没料到是这个展开的沈括笑容僵在脸上,连闻讯而来祝贺他的哥哥都愣在原地,说话也不是,不说话也不是。

    沉默,沉默是今晚的沈家。

    这件事苏轼后来自然也知道啦,不过他觉得宋神宗是个英明的君主,不会相信,还有空写诗跟朋友自嘲。当然宋神宗也没让他失望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